特斯拉最早和目前强调的视觉路线,运用强大的算法和超过10个高清摄像头组成,将车载摄像头推到更重要的位置;那围绕光学,我们可以看看目前的行业和公司;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光学产业是个比较大的产业,全世界有各种巨头包括德国蔡司集团(159亿美金市值)、徕卡、施耐德光电、redenstock;日本光学强国包括尼康、奥林巴斯、富士胶片、佳能、理光等;
中国近些年也逐渐成为世界光学镜头的加工生产基地,譬如安防龙头 海康威视和大华;手机和汽车摄像头引领者舜宇光学等;
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公司的大致介绍,再来看行业格局和后续趋势:
大力光是台湾股王,目前跌了一半以上还有2200台币,市值目前千亿RMB左右,每年收入百亿,每年研发费用百分之7-8左右,因为他只做高端镜头,他的毛利惊人目前还是60%左右,净利润率40%左右,25倍PE;
大力哥目前主要是高端手机镜头,依靠苹果产业链,在汽车车载方面有过反复,曾经2019年撤销了汽车镜头,但是2021年又号称10亿投入组建,因此大力光在汽车方面进展比大陆明显落后了;
舜宇光学收入300多亿,目前市值825亿港币,最近几年研发费用28亿,在手机和汽车镜头的出货量都是龙一位置,但技术方面并不是最强,譬如手机镜头技术不如大立光,汽车镜头技术也没联创电子领先;但总体实力仍然非常强,类似游戏行业的腾讯,其还拥有国产替代的高端显微镜技术,国内目前也就永新光学三家拥有;
目前汽车镜头出货量每年7千多万;
诚瑞光学披露的招股书来看,2019年至2021年,诚瑞光学营收在不断增长,分别为10.72亿元、16.99亿元、24.22亿元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2021年,诚瑞光学的光学镜头收入从2020年的16.01亿元下滑至14.91亿元,反而是摄像头模组创造了9.07亿元收入拉动了营收增长。
然而,诚瑞光学却是“增收不增利”,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-6.47亿元、-3.46亿元、-2.75亿元,扣非净利润分别为-9463.44万元、-3.76亿元、-3.25亿元。诚瑞光学一直未能盈利,招股书解释称,一是光学镜头刚开始进入量产爬坡阶段,产品良率较低,2020年开始随着产品良率不断提高,产品结构不断优化,光学镜头的毛利率稳步提升;二是舜宇光学模组产品下游应用场景与目前公司不完全一致,欧菲光和丘钛微的模组起步较早,收入规模远大于公司。
因为和舜宇打官司退出了IPO,其本次准备融资80亿,估值400亿,但母公司市值仅为200亿;
人们经常会高估新技术的短期影响,低估它们的长期影响。需要时间是因为它们很复杂,同时,建立在新核心技术之上的绝大多数应用并不仅仅与技术有关,它们还关系到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企业类型;
联创电子之前股价到25就是说明我们高估了他的短期技术实力,但现在跌到11,却是低估了他长期的科技能力;
联创电子多年研发投入超10亿,但资本化占了一半,并且合肥联创新厂是由合肥政府占了49%股份,再一次验证了合肥政府的投资眼光;
联创电子镜头和模组到2025年的量,大家都已经计算过了,将有个突飞猛进的增量;目前镜头50-100,毛利率按照30,净利润率15来计算;adas模组300-500价格,毛利率15,净利率5来计算,课代表来计算当年利润多少?
5 其他公司;
像欧菲光的汽车镜头技术还可以,但是稍显落后;要知道汽车订单认证需要1-2年,并且长协订单一般五年签订;
联创光学这些就比较落后了,估计能喝点汤;
永新光学的高端医学镜头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国产替代;
6 总结
6.1光学镜头是个科技含量非常高的行业,技术壁垒很高,汽车摄像头认证周期比较长,所以我觉得是个商业模式还可以的行业,特别是大立光已经验证过了;
6.2 汽车摄像头的技术和需求,远超传统认知;
譬如台湾企业最开始都觉得需求太少,但特斯拉用技术引领和证明了一切,特斯拉每辆车的摄像头高达10颗以上,全球每年8200万辆车后续的需求会进一步打开,2025年将达到3.5亿颗以上,再往后每年将达到7.5亿颗,也就是以后车辆摄像头达到10颗是标准配置了;
所以台湾企业比较保守,在汽车镜头行业不如大陆先进;
6.3 对行业公司的评估;
稳健型的可以选择舜宇光学,目前是龙一位置,弊端是在香港市场;
追求弹性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联创电子,虽然之前很多投资者伤心离开,但他困境反转的时机真正已经来了;
对海康威视和欧菲光,持保留意见,感觉从光学角度,没有特别大的希望有大的突破;
$小鹏汽车(XPEV)$ $联创电子(SZ002036)$ $赛力斯(SH601127)$
关键词: